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近日,河北醫(yī)科大學藥學院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《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》(中科院二區(qū),影響因子IF=4.4)發(fā)表了題為"A one-stop integrated natural antimicrobial microneedles with anti-inflammatory, pro-angiogenic and long-term moisturizing properties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"的研究性論文。在該論文中,研究人員利用上海騰拔Universal TA質(zhì)構(gòu)儀用于測定抗菌微針的機械性能。
糖尿病潰瘍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個棘手難題,通常會導致較高的死亡率和截肢率。為克服傳統(tǒng)單一療法的缺陷,我們開發(fā)了一種用于聯(lián)合抗菌作用的新型微針策略:巧妙地將槲皮素與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 - BB(PDGF-BB)以及八硫酸蔗糖(SOS)整合到微針系統(tǒng)(QPS 微針)中。這種方法能夠穿透生物膜,將槲皮素納米晶體和 PDGF-BB 深入輸送到組織中,以對抗微生物感染、減輕炎癥并促進血管生成。配套的背襯材料含有 SOS,它能吸收傷口滲出液并形成敷料,為傷口愈合提供濕潤的環(huán)境。體外傷口劃痕實驗表明,將人臍靜脈內(nèi)皮細胞(HUVEC)與 QPS 微針共培養(yǎng) 48 小時(細胞遷移率為 90.3 ± 2.51%),相較于對照組(細胞遷移率為 20.2 ± 1.41%),細胞遷移顯著增強。此外,用 QPS 微針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的糖尿病大鼠傷口進行 14 天治療后,傷口愈合率達到 96.56 ± 3.44%,遠遠超過未治療對照組僅 40.34 ± 7.26% 的愈合率。而且,經(jīng) QPS 微針治療的傷口在皮膚附屬器和新血管形成方面有顯著增加,這表明其在實現(xiàn)傷口愈合方面具有良好的潛力。這些結(jié)果表明,QPS 微針或許可為應對糖尿病傷口提供顯著的治療益處。
為評估載藥量對可溶性微針(DMN)機械性能的影響,進行了質(zhì)構(gòu)儀壓縮測試。將微針針尖朝上,依次放置在平臺上,分別針對載藥和空白的可溶性微針,設置高度為 600 微米。質(zhì)構(gòu)儀測試結(jié)果顯示,在位移為 0.4 毫米時,空白微針的抗壓強度增加至 4356 克,而載藥微針強度下降至 3423 克。這些觀察結(jié)果意味著藥物摻入對微針的堅固性產(chǎn)生了負面影響。不過,載藥微針仍保留了足以穿透皮膚的強度。此外,光學顯微鏡結(jié)果展示了使用質(zhì)構(gòu)儀在壓縮前和壓縮后微針的形態(tài),顯示僅在針尖處發(fā)生彎曲,而針體完好無損。因此,這些研究結(jié)果證明了可溶性微針具備合適的機械特性,表明它們有能力穿透角質(zhì)層并向皮內(nèi)輸送物質(zhì)。